今天,人民郵電報消息,工信部正式給三大運營商分配5G中低頻段試驗頻率使用許可。其中,中國電信獲得3400MHz-35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試驗頻率資源;中國聯通獲得3500MHz-3600MHz共100MHz帶寬的5G試驗頻率資源。而中國移動則獲得2515MHz-2675MHz、4800MHz-4900MHz頻段的5G試驗頻率資源,其中2515-2575MHz、2635-2675MHz和4800-4900MHz頻段為新增頻段,2575-2635MHz頻段為重耕中國移動現有的TD-LTE(4G)頻段。
雖然這個分配方案與此前廣泛流傳的方案基本保持一致,但對于國內低迷了一段時間的整個通信產業來說,還是一劑極有力的強心劑。
從去年下半年開始,隨著4G網絡建設走入平緩期,無法擺脫“增量不增收”困境的國內三大運營商,開始逐步縮減在4G網絡建設上的投入,而華為、中興等通信設備廠商日子開始變得不好過,華為還好,還有終端業務支撐著,其他以中興為代表的設備廠商進入艱難度日時期。
到了4月份,中興禁令事件爆發,國內通信產業集體性地陷入了低迷,中間經歷的種種風波自不用多說,整個產業經歷的惶恐不安和來回拉鋸的煎熬簡直不敢回想,及至5G國際標準初定,中美就5G的控制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,美國利用其強大的國際影響力,先后讓澳大利亞、加拿大、日本、韓國、德國、英國等國家傳出禁止華為、中興等中國廠商的消息,再到今天刷屏的華為大公主被囚事件,整個產業都在動蕩不安中搖擺。
更為嚴峻的是,一方面是我們在敵人設計的泥淖中掙扎著無法自拔,另一方面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在5G的路上大踏步向前——昨天,高通發布了其矚目已久的年度旗艦手機芯片——驍龍855,其最大的賣點就是能夠實現真正支持5G,更怕的是高通甚至現場演示了第一臺5G參考設計設備,支持AT&T和Verizon的5G網絡,并支持毫米波等5G技術。緊接著,今天,MTK也正式發布了5G多模整合基帶芯片Helio M70,也將實現對5G網絡的支持。在這場比拼上,華為顯然已經落后于競爭對手,其9月份發布的麒麟980芯片并不能支持5G,近期也沒聽說其有成熟的5G基帶芯片解決方案。
今天,5G頻段的發布,哪怕名義上只是試驗頻率使用許可,但對整個產業的提振作用是非常巨大的,一是在關鍵時刻給國內產業的士氣以積極的拉升,二是加速國內5G的發展進程,在實際層面上給困境中的設備廠商施以援手。
頻段定了,5G商用還會遠嗎?照當下的情況推測,最樂觀的估計,甚至到今年年底前就有可能頒發5G商用牌照,到19年年中就將實現規模商用,而最新消息海南等多個省已經在推進5G試商用開展。
對于運營商來說,5G的商用無疑是一場盛大的技術紅利盛宴,這一點在4G上已經表現的淋漓盡致,相信運營商肯定會緊抓這個機會,積極推進5G在社會各行各業的應用,真正兌現“5G改變社會”的承諾,同時,運營商也能趁著5G的發展繼續擴大經營規模,或者繼續開疆辟土,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綜合性數字化服務商。
而對于設備商來說,5G的上馬則是吃蛋糕的開始,餓了很久的廠商亟需這一口甜美的蛋糕以果腹——按照當前的分配方案,5G的承載頻段是在2.6GHz、3.5GHz、4.9GHz等相對4G而言較高的頻段,雖然高頻段確保了5G的傳輸速度性能,但頻率越高其穿透力越弱,這就意味著要建更多基站來實現基本覆蓋,后續也不排除工信部繼續分配更高的頻段來運營5G。據富瑞投資銀行分析報告稱,中國三大通信運營商在5G基礎設施上的總投入在7年內預計將達到1800億美元,遠遠超出2013-2020年它們在4G網絡上估計1170億美元的投入,增長幅度為48%。
從全球5G局勢來看,華為、中興在海外市場的拓展肯定是步履艱難了,美國過去及今天的很多小動作,其實是要削弱市場對于華為、中興的信心,降低市場對于它們的期待,這個局面估計短期內很難改變,過去華為在歐洲、中東攻城拔寨的盛況可能難以再現。
但是,我們必須要清楚的是,國內市場已經是一片巨大的市場,比所謂日韓、澳洲、美國等市場都大得多,甚至跟整個歐洲市場比都不遑多讓,所以,客觀地說,國內的這塊蛋糕也已經足夠華為、中興等國內廠商吃了。
所以,在今天這樣對通信產業異常艱難的關鍵時刻,國家果斷地發布5G頻段,這是一種勇氣,也是一種霸氣。希望中興、華為能夠抓住這個機會,緊咬牙關,挺過這個難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