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,東北地區春小麥陸續開始整地播種。針對今年氣溫回升快、部分地區墑情較差的特點,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,制定了2018年東北地區小麥春播技術意見,提出“突出強筋優勢、合理選擇品種,推進輪作倒茬、提升耕地地力,科學施肥用藥、適期適墑播種”的技術路徑,力爭實現一播全苗,為奪取春小麥豐收奠定基礎。
一是突出優勢,選擇良種。按照小麥品質和優勢區域布局,充分發揮東北春麥區地力條件好、連片面積大、機械化程度高等優勢,選擇早熟、高產、抗旱、抗倒的優質強筋小麥品種,兼顧抗(耐)條銹病、赤霉病等主要病害的特性。同時,對種子采用種衣劑包衣或藥劑拌種處理。
二是精細整地,科學輪作。以前一年秋整地、秋施肥為好,避免春天翻地作業。對未進行秋整地的地塊,堅持少耕、免耕、深松,秸稈覆蓋、留茬覆蓋,確保防風保墑、積雪增墑,減少風沙揚塵,防止表土流失。同時,根據“鐮刀彎”地區種植結構調整布局,大力推進小麥與玉米、大豆、油菜、雜糧等作物輪作倒茬,提升耕地地力水平。
三是施足基肥,適期補肥。采取測土配方施肥,一般畝施純氮5—6公斤、五氧化二磷5公斤、氧化鉀2.5—3.5公斤,作為基肥一次性施入。具備分層施肥機械條件的,施肥、播種同步完成。對未進行秋施肥的地塊,杜絕種肥同播,施肥、播種分開作業,但間隔時間不宜太長,應在同日或隔天進行。在小麥三葉期結合除草畝噴施純氮0.25公斤、硼酸20克、磷酸二氫鉀0.2公斤,揚花后期結合防病畝噴施純氮0.25公斤、磷酸二氫鉀0.2公斤。
四是適期播種,及時鎮壓。當土壤化凍5—10厘米,適時播種,根據不同品種特性及種子質量確定播種量,一般畝保苗40萬—45萬株。對播種、鎮壓一次完成的地塊,播種深度視土壤墑情確定,干旱地塊適當深播,但鎮壓后深度不應超過5厘米。對播種、鎮壓非一次完成的地塊,播后視土壤水分狀況及時鎮壓1—2次。待土壤充分解凍后,根據土壤墑情和天氣條件,可在出苗前再次鎮壓。